抗疫日记 | 河南援琼医护人员史晓宁:初来的忐忑被海口人民的热情冲散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李文韬 实习生 杨康 整理
8月17日 天气:晴
不知不觉来到海南已有一周多了,每天被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及海口市民的热情包围着,早已没了初来时的忐忑不安。
八月初,河南省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的号召,于8月6日迅速集结成立了一支150人的核酸采集队伍,8月7日顺利抵达海口市,很荣幸我是其中一员。当我们到达海口美兰机场,发现天气没有想象中那么闷热,紧张的情绪也慢慢缓解了下来。

史晓宁(左)与社区工作人员们合影。
“吃过早餐了吗?气候能不能适应呀?”刚下公交车,就被来接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关心的话语所温暖到。我所在的采集点为美兰区流水坡社区一园两湖小区,在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海南的天气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就用电瓶车一对一把我们送到采集点。
记得那天,骑电瓶车送我的是陈平俊老师,接下来的几天,他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关心着我们每天的饮食情况。我们之中有些人的饭总是剩得比较多,他就意识到饭菜可能不合我们的胃口,特意一组一组征询我们的意见,想要给我们“改善”伙食。
得知我们组的刘洋这几天都没怎么吃好饭,她不喜欢吃肉,陈老师就贴心地为她准备了鸡蛋汤面。“这是我这几天吃得最饱的一餐饭”,刘洋把这碗鸡蛋汤面吃得干干净净,跟我们开玩笑说。
除了陈老师,我还要感谢余玉婷老师和庄海专老师,他们这几天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余老师就像个大姐姐一样,每天去路口接我们的同时还会绞尽脑汁帮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在聊天中,她察觉我昨晚由于天气热没胃口晚饭没怎么吃,就特意跑去给我买来了新鲜的椰子汁。
“天气这么热,不吃东西身体会受不了,喝点椰汁会好些。”她亲切地对我说。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我和同事们都收到了余老师买来的新鲜的椰汁,椰汁很好喝,更重要的是这份心意让我们都很感动。

热心市民送来的椰子。
庄老师每天都要做很多流调工作,一整天手里的电话都不离耳,即使这么忙碌,他也不忘关心我们采集点的一切,“物资够不够,少不少东西,有没有什么需要的?”每天他都会反复确认我们的需求。
到社区做志愿者的吴玉婷老师和林亚蔚老师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温暖。吴玉婷老师经常在换班时,怕我们走路会晒黑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骑电瓶车载我们到采集点。林亚蔚老师则是了解到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随意走动,就特意给我们买来海南本地的水果吃,“来海南不吃当地水果好可惜的。”她总是笑着对我们说这句话。
此外,许多海口市民的暖心举动也让我们受宠若惊。小区里的一位大哥得知我们是河南来的,说自己五年前曾在郑州园博园工作过两个月,感觉我们特别亲切,他担心我们饮食不习惯,悄悄给我们送了一箱椰子,还让自己家属买来面粉给我们蒸包子吃;从社区到采集点的路上,一位卖水果的大姐叫住我们,说想送点水果给我们吃,觉得我们辛苦,想帮上一点忙……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海口人民的热情伴随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回想起这些天的点点滴滴,我总是不经意间就眼眶湿润。我想说,社区的各位老师以及热心的市民们,是你们缓解了我们初来海南的焦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你们就像亲人一样关心着我们,让我们可以安心的工作,谢谢你们,感恩能遇见你们!
豫琼千里,迎难而上,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海南加油!海口加油!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