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基层故事 | 保亭巾帼志愿服务队发挥“她力量” 撑起防疫抗疫“半边天”
2月26日上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毛朋村口,鲜艳的党旗迎风招展,张翠花和林丽春穿着“巾帼志愿服务队”的粉红色马甲站在防控岗点前,叮嘱进村的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

2月26日,保亭新政镇毛朋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张翠花(左)和林丽春(右)正在防控岗点执勤。记者 叶俊一 摄
从大年初二起,张翠花、林丽春等毛朋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35名队员,便主动参与岗点执勤、入户宣传、测量体温等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那一抹抹粉红色令人温暖、令人心安。

张翠花和林丽春为进村人员测量体温、登记资料。记者 叶俊一 摄
张翠花、林丽春等人都是普通的农家妇女,一双手由于长时间干农活,显得更加粗糙;脸上几乎看不到化妆品的修饰,多的是岁月的沧桑。可当集结号吹响,当她们披上那件粉红色马甲,这群妇女展现了不一样的“她力量”。
防疫抗疫,首先需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但是在起初,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村民们并没有这样的意识,面对张翠花等人的提醒,有的村民还以“疫情只在大陆,不会到海南”等话语来回绝。
没有更好的办法,张翠花等人只能加大宣传密度,35名穿着粉红马甲的队员们变成了35个移动的广播站,她们走村入户,用朴实的大白话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村民讲解疫情的严重程度、科学防范的要领措施。
紧接着,毛朋村委会设立了防控岗点。身为村妇联主席的张翠花又积极发动队员们参与执勤,包括她本人在内的35名队员分别前往了村内的11个防控岗点,和其他执勤人员严格按照排班表并实行24小时三班倒制度,牢牢守住毛朋村的安全防线。

轮到自己执勤,张翠花就会骑着摩托车准时来到岗点。记者 叶俊一 摄
然而,春节前后正值海南冬季瓜菜的销售旺季,张翠花、林丽春等人种植的黄秋葵、豆角也到了成熟采摘的时候,每天8小时的防控执勤自然占用了不少劳作时间。尤其是轮到白天需要执勤时,张翠花们只好在凌晨打着手电提前采摘。
“休息时间不是很少吗?”
“农村人,习惯了,这点苦不算啥。”
“丈夫理解支持吗?”
“我告诉他,只要支持我把大家照顾好了,我们这个小家也会好的。”

有时候太忙来不及吃饭,张翠花、林丽春就会在岗点后方烧水泡面。记者叶俊一 摄
这段时间,最忙的时候,张翠花连饭都来不及吃,就骑着摩托车赶到村口执勤。实在饿着了,她便在岗点后方,生火烧一些水泡方便面吃。
这段时间,最令张翠花感到难受的一句话是,“奶奶,你天天下村我都快不认识你了。”那是5岁孙女对她说的,她何尝不想陪可爱孙女过一个快乐春节呀。
这段时间,最令张翠花感动的是,没有任何一名队员缺席、退出。在这场看不见的战役中,35名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不问 年龄、不计报酬,撑起了毛朋村防疫抗疫“半边天”。

张翠花不仅要执勤,还要负责农活,图为她在家中扫地。记者 叶俊一 摄
美丽的七仙岭下,还有1195名跟张翠花一样,穿着粉红色马甲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员。保亭妇联主席关若英说,自2011年成立首支巾帼志愿服务队来,队员们始终坚持爱心奉献原则,在这次特殊的战役中,她们用行动和担当,构建起一条条生命健康防线,成为在群众身边消除疫情阴霾的“一抹红”,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特殊的巾帼力量。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保亭2月27日消息 记者 叶俊一 通讯员 黄立明 杨后平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研究部署“十五五”规划编制、开展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工作
-
保亭:砥砺奋进奏响绿色发展华章(保亭发展规划)
-
冯飞专题调研“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工作
-
保亭:“村歌”迎宾,黎风苗韵醉游人(保亭歌曲)
-
海南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 中共海南省纪委办公厅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的通报
-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 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
开展学习教育以来,保亭依托“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
保亭流动图书车常年深入基层助力文化推广(流动图书车开展活动)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