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卫生 改陋习”系列评论五丨海口“双创”打下的农贸市场治理成果不能毁了
连日来,记者深入海口各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八小门店等公共场所,发现并曝光了部分场所存在的卫生不达标问题。4月1日,记者对相关市场和街道进行了回访,发现部分场所仍存在垃圾乱堆、垃圾桶未盖、地面积污水等现象。记者将情况反映至农贸市场管理方、街道、社区和相关执法部门,多方协同解决问题,及时整改脏乱现象。
在媒体反馈后,农贸市场管理方、街道、社区和相关执法部门迅速进行了整改,这种快速良性的互动是我们乐见的,必须给予肯定。然而,对于部分农贸市场存在的脏乱“顽疾”,笔者仍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媒体之前已经曝光了相关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卫生不达标问题,直到回访时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我们想问,管理方、监管部门为何姗姗来迟?还有,之前海口“双创”曾让“蓬头垢面”的农贸市场环境大为改观,营造出清爽舒适、令市民连连称赞的购物环境。现如今,脏乱现象死灰复燃,难道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成果就让农贸市场的环境问题给毁了?
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并非小事,市场环境好不好,它直接关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是海口城市文明和卫生环境的缩影,是一篇必须答好的民生大文章。因此,对于农贸市场存在的脏乱“顽疾”,不能总等着媒体曝光和反馈,也不能推一步走一步,而要想办法彻底根治,真正让农贸市场“靓”起来,让城市环境“美”起来,为老百姓打造便民、利民、舒适、整洁的市场购物环境。
当然,农贸市场环境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多管齐下。首先,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采取税费减免或政府奖补一点、管理方出一点的原则,建立农贸市场持续投入机制,推动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完善卫生清洁等配套设施,打造好的硬环境;同时从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细节入手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倒逼经营者自觉维护卫生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农贸市场管理者也必须尽到管理责任,对市场内经营行为加强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于卫生环境差、屡教不改的经营者,应让其诚信亮红灯,纳入不诚信记录,以及经营黑名单,甚至退出市场。作为经营者,尤其需要加强自我约束。必须认识到,农贸市场环境的好与坏,关系到的不仅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购物体验,更关系到农贸市场经营者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没有好的购物体验,环境脏乱差,市民就会用脚进行投票。
与此同时,还要发动群众投诉举报,拓宽举报渠道,让全民参与到监督农贸市场环境、巩固“双创”成果的行动中来。我们记得,2015年,海口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推动“双创”,“双创”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农贸市场加强自身管理,全市人民积极参与监督,短短几个月甩掉了“脏乱”的帽子。如今,“脏乱”现象死灰复燃,影响的不仅仅是市民的生活和购物体验,也不单单是城市的文明形象,更影响了将近几年海口全市共同努力的“双创”成果。所以说,保持好农贸市场环境,是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应有之举和必要措施。
我们相信,只有相关职能部门、市场管理者、经营者以及广大市民多方合力,共同监督,方能让农贸市场告别"脏乱"现象,进而为海口打造一扇扇“最接地气”的城市环境和文明形象的展示窗口。(寇振宁)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