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儋州30年巨变| 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儋州变化)
[见证儋州30年巨变 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发展成就]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好。图为那大镇石屋村村民民居。记者 黎有科 摄
据《今日儋州》消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广,渠道更多,经济宽裕,消费水平大大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南吉村村民符树武: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我们村黄皮口碑越来越好,居住环境也越来越舒心了……”靠种植黄皮,大成镇南吉村村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在村里倘佯,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栋栋漂亮的新楼房。“这些都是靠卖黄皮赚的钱修的楼房。”南吉村村民符树武很是得意地说。
符树武介绍,南吉村过去曾是一个贫穷的小自然村,全村36户人家,家家户户有黄皮,拥有百年树龄以上的黄皮树逾160棵。虽然家家产黄皮,但是过去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加之村民受传统思想限制,生产的黄皮也只是自产自食,少数拿去路边零卖,贴补家用。
符树武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挖掘我市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广下,南吉村的黄皮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黄皮成为儋州特色品牌农产品,两广、江浙、北京等地客商都来订购,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黄皮平均单价10元一斤,全村黄皮总收入100万元,户均黄皮收入达2.77万元,使这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宜居宜游的黄皮特色旅游点,尽显生态之美。
那大居民郭女士: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现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市面上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每天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生活越过越红火。”那大居民郭女士笑呵呵说道,经济发展的同时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郭女士说,过去的人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以前家里穷,在饭桌上经常见到的就是地瓜和清水粥,饭桌上的菜永远没有吃饭的人多,鱼肉之类在寻常百姓家的饭桌上只有在新年或者一些重要节日里才能看到。现在人们的收入提高了,饭桌上餐餐有鱼有肉,而且还变着花样吃,过去那种勒紧裤带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郭女士说,随着收入的增加,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消费不断升级换代,考虑更多的是生活的质量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享受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等家用设备带来的便利和享受。
公司员工羊美军:精神生活更加富足
“自己的爱好就是在余暇约同事或朋友喝喝茶、看看电影,有时逢节假日也外出旅游。”谈起自己的业余生活,儋州某公司职工羊美军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收入比以前涨了不少,但花销也增多了,享受到的精神生活也更加富足了。
羊美军介绍,自己20世纪90年代参加工作时工资才350元/月。以前在低收入的情况下,只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现在收入提高了,自己更加有品味了,会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会更在意生活品质和生活感受。
羊美军说,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常娱乐活动也丰富了,自己除了日常在家看看电视剧,平时也常常参加单位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如跑步活动等,结识一些新朋友,聊聊现在的社会变化,交流各自看法,享受时代文明带来的新生活。(记者 何秀玲 编辑 李晓晖)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