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法草案引热议 海口部分家长:辅导作业很难不“家法伺候”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1日消息(记者 陈栋)1月20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对于草案中提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引发了公众热议。海口部分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面引导比批评打骂的方式更有效,有的家长则表示一点不打几乎不可能。
草案: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导致孩子被打死、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2018年7月21日,在万宁万城镇,29岁的蒋某在出租屋内照看其女儿蒋某蕊的过程中,因女儿调皮并顶嘴,竟持衣架等物殴打、教训,结果酿出悲剧,女儿送医抢救无效身亡。
律师:教育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
北京京师(海口)律师事务所隋鹤律师认为,为人父母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家长长期采用暴力手段进行教育,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出的“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用法律改正家长的传统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给了孩子一个平等的话语权。
部分家长:一点不打几乎不可能
家有熊孩子,该怎么管?记者随即采访了海口一些家长。有的家长表示,对孩子应该正面管教,不能动手打,而有的家长则表示一点不打几乎不可能。
海口的林女士说,10岁的儿子今年上四年级了,平日里都是本着“爱的教育”的基本原则,遇事给他讲道理。林女士认为,正面的引导比批评打骂的方式更有效,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她觉得“棍棒教育”应该淘汰,动手打孩子是最差的教育方式。
而对于“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市民王先生则表示很难做到,“提出这个观点的,肯定是没有给孩子辅导过作业,比如做了十几遍的题一错再错时,打一下肯定能让孩子记住。”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