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顺利落地洋浦(海南自贸港货物中转)
8月19日,装有国际中转泰国日消品与海南本地出口货物的集装箱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经洋浦海关通关放行后,重新拼箱运往东亚等地,这标志着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在洋浦顺利落地。
当天中午,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见证仪式在小铲滩外贸监管仓举行。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阳宣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正式落地。

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健,洋浦海关党委书记、关长陈鹏祥,洋浦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启超等出席仪式。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将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帮助企业在通关过程中进一步降本增效,不断提升洋浦港口作为国际枢纽港的竞争力。这一业务的培育发展,是儋州市委、市政府积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增进企业便利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在推进“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落地过程中,海关、地方、企业三方围绕政策实施条件和监管场地改造两方面同步发力,各司其职,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和需求。
该业务的落地,将显著增强洋浦港航运业的资金、物流、人才等要素集聚效应,极大提升港口资源配置能力。这对于洋浦港推动业务综合性发展、提升国际化程度,促进港口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洋浦枢纽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港航物流有限公司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负责人 辜永熙: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由境外货物到洋浦拆箱后与本地出口货物重新拼箱后出口到第三国,改变了海南原有拼箱货源主要以本地出口货物为主的业态,有效缩减货物转运时间成本,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该业务的顺利落地,也让港航物流服务更多样化。

洋浦交通运输和港航局港航物流科工作人员 马晨龙: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衡量港口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加快洋浦港国际化进程也是当前儋州洋浦发展的迫切需要。此次国际中转集拼的正式落地,进一步提高洋浦港口在全球物流产业链的竞争力,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下一步,儋州市委、市政府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港航基础设施,织密集装箱航线网络,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培育发展国际中转集拼等新业务、新业态。同时,最大程度释放政策效应,吸引更多进出口货物到洋浦港聚集,将洋浦港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前七月洋浦航运三大指标保持增长 超900家航运产业相关市场主体落户洋浦
海南日报洋浦8月14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林书喜 通讯员邓晓龙)8月14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获悉,今年1月至7月,洋浦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和水运周转量三大指标持续保持增长,当地航运发展形势稳定向好。
据介绍,在“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内外贸同船保税油加注、启运港退税等多项海南自贸港航运政策叠加效应下,今年1月至7月, 洋浦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590.22万吨,同比增加5.97%;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7.42万标箱,同比增加13.06%;水运周转量完成5893.62亿吨公里,同比增加8.37%。截至目前,已有超900家航运产业相关市场主体在洋浦注册落户。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