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商银行迎来改制挂牌一周年 以改革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海南农商银行迎来改制挂牌一周年
以改革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琳
通讯员 齐尧友 史长青
改制一载,答卷铿锵。
2025年5月8日,海南农商银行迎来改制挂牌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来,海南农商银行始终将“扎根本土”作为发展之要,改革为刃,服务为锚,创新为翼,坚定落实省委、省政府“上台阶、创一流”工作要求,锚定“一核、三转、六向”战略落实,在稳增长、强基础、调结构、控风险上持续发力,普惠金融扩面降本,自贸金融破壁拓圈,创新服务亮点频出,治理效能稳步提质,实现了“内质外形”的有力跃升,奋力开启发展新纪元。
全省一盘棋
开创全国首个省级统一法人实践范例
重塑筋骨,破局前行。
海南农商银行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国农信新一轮深化改革中的第一家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成功落地,这是全国农信系统改革的重磅成果,也是海南金融行业的重要大事之一。
海南农商银行是全国第一家,也是截至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全省统一法人最彻底的农商银行。
不同于其他省份,建设海南自贸港是深化海南农信改革最大的背景。在此背景下,海南农信深化改革采取统一法人模式,是自贸港金融领域一项制度集成创新,也为全国深化农信改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海南范本”。
而这种制度集成创新背后,是国家对海南自贸港深化改革的大力支持,是海南自贸港创新先行先试战略安排的巨大政策效应,充分彰显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对推进自贸港金融改革和解决农信历史遗留问题的决心与意志。
以该行主要业务之一的授信为例,在海南农商银行授信管理部负责人看来,通过统一法人改革,将之前全省各市县农信机构“各自为政”的状态,改制为全省只有一个法人的“统一作战”状态,决策链条更短暂,业务流程更流畅,实现了授信业务的集约化、专业化和数字化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服务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统一法人模式在灵活适应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综合实力方面战果初显。
截至2025年4月末,海南农商银行资产总额3943.76亿元,各项存款3433.88亿元,各项贷款1987.33亿元,较统一法人改革前增幅分别是4.97%、8.08%、6.08%,市场份额均居各商业银行首位,缴纳税款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各项主要监管指标满足监管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加稳固。
改制不改向
“多点开花”铸就支农支小新格局
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
改制后的海南农商银行,牢牢把握自身在自贸港建设中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定位,紧紧结合全省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更加强化支农支小定位与本地化优势,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的金融需求。
这一年,海南农商银行成立董事会“三农”(普惠小微)金融服务委员会,在总行和支行两个层面加强乡村振兴金融组织和队伍建设,强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进整村授信智能展业,研发涉农新产品,简化、优化审批流程,融入“机器管三资”建设,打造服务新格局。
改制后,出台系列支农支小制度,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未来海南农商银行涉农及小微贷款比例的提升目标。
紧盯目标,笃行不怠。
强化队伍建设——
这一年,海南农商银行首次建立一支850余人专营乡村振兴金融业务的客户经理队伍,夯实支农支小人力基础。
创新“党建+整村授信”服务模式,有效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为例,海南农商银行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力量,推动“党建共建促整村授信”模式,利用整村授信专属产品“农e贷”,以行政村为单位主动向农户授信。截至2025年3月末,全系统涉农贷款余额540.85亿元,较统法前增长95.73亿元,增幅达21.51%;全系统涉农贷款户数26.45万户,较统法前增长0.9万户。
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
研发上线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系列产品,推动信贷服务更加便捷。譬如“乡村振兴e贷”“普惠小微e贷”“供应链e贷”等线上产品体系,推动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
打造“供应链金融”模式,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海南农商银行创新打造“龙头企业+场景+生态圈”链金融业务模式,全方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用好普惠金融“数字化”“优简化”“场景化”,普惠业务呈现加速拓面、增量、提质向好势头。通过开展“一链通”国内保理业务,有效依托海南本土核心企业,为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助力解决普惠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治理新范式
推动本土法人机构稳健高质量发展
拆旧篱,治理架构焕新提速——
海南农商银行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嵌入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和各环节,党的领导体系与统法后管理模式更加契合,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更加紧密,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改革一年来,海南农商银行公司治理提质增效,制定了400多项公司治理和基础管理制度,搭建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的“一元”模式,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加强资本精细化管理,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科技赋能,增强主业发展能力。
建新规,推出全新系统风险管控模式——
从零到一,搭建全新的风险管理体制,2024年9月上线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系统。目前在该框架系统内,正逐渐开发各类信贷场景的风险管控模型,风险管控系统将逐渐丰盈筋骨,真正做到全流程、全领域的动态实时监测。
海南农商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风控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可以第一时间为农商银行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极大提高该行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效率。
信息科技水平阶梯式提高——
2024年,海南农商银行信息科技监管评级又实现稳步提升,这一突破性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海南农商银行以科技赋能为抓手,全面贯彻监管要求,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布局。
一年来,海南农商银行的现代商业银行治理体系成功搭建,通过整合资源、壮大资本和优化风控,不仅提升了服务实力,而且显著提升了抗风险能力,面对市场波动时具备更强的缓冲能力。2024年末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实现了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最高等级新的突破。
服务更高效
打造自贸港建设金融生力军
2025年一季度,海南农商银行投放贷款208.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25.31%,其中对公投放113.33亿元,同比增幅近3成。
亮眼成绩彰显改革活力:截至目前,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行跨境结算量的比例35.02%,在全省23家金融机构中排名第8。
全省首笔“省属国企+投资建设+知名医院运营管理”模式的医疗产业融资项目贷款4.5亿元,助力乐城医疗产业蓬勃发展。加大对洋浦、航天城、东方临港、高新区等重点产业园的项目支持,落地一系列创新产品,向25个自贸港重点园区和省级园区300余家合作企业发放贷款200余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
创新发放全省首笔“GEP”贷款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由首单50万元到如今突破千单余额6000余万元,海南农商银行把“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深深写入海南的青山绿水中。
未来三年将是海南农商银行跨越蝶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面对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海南农商银行主要负责人表示,海南农商银行有信心、有决心,以更大的勇气向改革要红利、要动力、要活力、要效能,奋力打造独具自贸港特色的国内一流中小商业银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贡献本土金融力量。
(本报海口5月7日讯)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