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让学生爱上“真理的味道”(海南大学 杨娜)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
让学生爱上“真理的味道”
杨娜
“娜姐的课不是一味地就理论讲理论,而是用鲜活的案例来剖析”“娜姐经常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我们表达想法和见解”……因为在日常课堂上展现出来的亲和力,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娜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娜姐”。
深耕思政教育一线20年,杨娜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常常选择死记硬背。如何把理论知识讲得更有趣,让思政课“活起来”,成为她时常思考的问题。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只要能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跟学生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这与他们的人生、未来乃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那么他们的不理解自然也就迎刃而解。”杨娜说。
对此,杨娜观察学生课堂反应,结合学情设计了“剩余价值理论升级版”等教学专题,并提前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议题,用鲜活案例引起学生内心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马学马知马懂马爱马”是杨娜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于是,她组织学生开设“马粉工作坊”,每周带着大家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上课不同,在“马粉工作坊”中,杨娜更多时候是个听众。这样的“角色互换”,让不少学生时常感慨:“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课堂上的旁征博引,离不开课下的刻苦钻研。在杨娜看来,虽然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但课下可能需要两倍甚至更长时间来准备。备课时,她总是尽可能地把教材话语转换为教学话语。她说,“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就是把教材的内容、学生的需求变成我们的思考”。
除了是教学能手,杨娜还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带领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围绕“海南红色文化与实践育人探索”等主题,多次带领学生驻村调查,增强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今年是海南解放75周年,杨娜深感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重大。“未来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杨娜说。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