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中小学暑期培训班为何如此火热?专家这样分析(海口中小学培训机构)

编者按:
一放暑假,与高温天气一样火热的是各种培训班。最近,不少家长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自家孩子暑期培训情况。孩子们在不同的校外培训机构之间奔波,甚至比在校上课还忙;家长们也没闲着,不仅要“见缝插针”去接送,还得付出大笔费用,少则几千元,多的好几万。面对暑期培训,家长、孩子年年喊累,却年年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关注中小学生暑期培训”系列报道,持续关注中小学生暑假培训火热背后的原因和突出问题,探访家长的真 实心声和社会需求。
关注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系列报道之六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贺立樊 /文
随着海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海南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又添了一个选择,与各类培训班一起,给家长提供更多的参考。
某种程度上,两个月左右的暑期,是学习的延续,却不仅仅只是课堂的延续,应试教育之外的学习,也能成为暑期教育的重点。
事实上,通过分析现有的中小学生暑期培训和托管类型,多位资深教育专家认为,家长与孩子应当切实考虑自身情况,在“满足一般托管需求”、“满足更高学习追求”、“满足个性发展要求”三个层面进行理性选择,利用两个月左右的暑期,给孩子一个寻找未来的机会。

沙晓峰 摄
提升孩子之前
先提升家长
今年高考结束之后,一对来自山东临朐的双胞胎兄弟上了网络热搜。小哥俩双双被北京大学录取,这背后的成长故事,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与指导。
兄弟俩的父亲王孝庆曾介绍,在兄弟俩就读小学高年级时,也开始沉迷电子游戏。但是王孝庆没有一味杜绝孩子玩耍,而是陪着孩子一起饲养小动物、阅读书籍,引导孩子的兴趣转变。
“在培养孩子方面,家长自身的意识很重要,要想提升孩子,首先提升家长。”资深教育专家季竟成认为,暑期不同于学期,两个月左右的假期时光,家长成了孩子言传身教的“第一教师”。
陪孩子读几本好事、一起外出开拓视野、共同做家务等,在季竟成看来,都是暑期教育的一部分,“无论选择怎样度过这个暑假,家长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不盲目、不跟风,而是能够理性做出选择。”
季竟成坦言,要想做到这一点,家长自身的提升很重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才能有效利用暑期帮助孩子进行提升。
近日,海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各市县迅速开展暑期托管试点工作。高级教师杨萍表示,这是相关部门做出的积极尝试之一,但是孩子具体参与何种类型的托管或培训班,还需每一位家长切实考虑自身和孩子的情况。
“如果家长在暑期没时间陪伴孩子,又不希望孩子浪费暑假,这是基础的一般托管需求。”在此之上,杨萍提出,当孩子有提升学习的愿望,或是计划对某项爱好进阶发展,家长也需要及时进行选择,帮助孩子完成相关领域的学习。
“家长的意识和选择,直接决定孩子的暑期生活与学习。”在杨萍看来,只有当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之后,相关的一系列暑期教育才能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白沙融媒体中心提供
多维思考
多重选择
“满足一般托管需求”、“满足更高学习追求”、“满足个性发展要求”,是高级教师杨萍为家长提供的选择思路。
根据“南国学堂”开展的一项多选题调查显示,35%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安全,学什么无所谓。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指出,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在杨萍看来,教育部门开展的暑期托管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一般托管需求”。
“从一般托管的角度,学校开展的托管服务能够满足,但是家长和孩子如果有更高的学习追求,或者爱好、特长等个性发展要求,则需要因人而异选择相应的进阶学习。”在这一点上,杨萍认为,除了有能力提供暑期教学的学校之外,依然离不开社会力量,“然而,校外培训机构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单凭家长无法准确判断。”
近期,广东、河南多地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多轮整顿,在资质、费用等方面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查,其中不乏关停等手段。让家长拍手叫好的同时,也让家长产生疑虑:“孩子该去哪里培训?”
普及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是杨萍的建议:“一份类型齐全、介绍全面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家长的选择困扰。”
7月2日,三亚市天涯区教育局发布一批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涉及文化类和艺体类;7月15日,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秋柱介绍,山西省累计发布白名单校外培训机构4036家;目前,海南省各市县共计审批合法校外培训机构1255家,其中,线下校外培训机构1254家,线上校外培训机构1家。
“定期公布白名单,常态监管校外培训机构,才能保障家长为孩子多样化选择的权利。”有了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杨萍认为,暑期教育的内容本身,也应当正确设计。

白沙融媒体中心提供
分数之外的健全人格
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随着海南各市县陆续开展暑期托管试点工作,假期师资力量的安排也摆在各个学校面前。
7月21日,海口市教育局发布《海口市2021年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不得强制要求教师参加暑期托管。
“对于学生和教师,暑期都是一次自我提升和休息的机会;对于孩子,更不应当重复学习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什么?教什么?高级教师姚荣香认为,分数之外的健全人格,才是暑期教育给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无论是托管,还是校外培训,短短两个月左右的暑假时间,孩子们所学所懂的知识,都无法让他们一步成才,只是漫长人生中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积累阶段。”姚荣香表示,孩子迟早会长大,终究会融入社会、回馈家庭,“到了那时,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孩子’?”
7月初,三亚市崖州区部分村镇学校开启暑期公益课堂,具备教师资格证的返乡大学生担任“教学主力”。在教育部门负责人的眼中,返乡大学生有活力、有想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助力社会的公益心。
在培养兴趣和传授知识之外,返乡大学生的这颗公益心,也能够悄悄播撒在孩子们心中。“让孩子们懂得自立、学会助人,明白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姚荣香认为,除了返乡大学生,教育部门也可以适当盘活退休教师、候鸟人才等资源,在暑假期间为孩子开展更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重点不只是某个施教群体,而是施教的内容。”
成绩在课堂之上,成长在课堂之外。在资深教育专家季竟成看来,两个月左右的暑假,正是孩子成长在课堂之外的好时机,“暑期是孩子的一个成长阶段,既不能过分放松成绩,也不能过度唯成绩论,而是给孩子一个机会,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
季竟成建议,除了课程学习之外,暑期教育还应当设置劳动、道德、体美等内容,帮助孩子利用暑期完善人格。
毕竟,孩童时所受的教育,直接关系着成人之后给予家庭和社会的点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的未来,既来自书本,也来自每一次对于人格的充实。
留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