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一10岁男童偷偷玩手游 10天刷掉妈妈卡里万余元(10岁男孩偷偷玩游戏)
“熊孩子”玩手游,又双叒……败钱了 海口一10岁男童偷偷玩手游,花钱买装备
10天刷掉妈妈卡里万余元
每次都删除银行通知短信
南国都市报7月20日讯(见习记者 吴兴) 这两天有一条短信让家住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的王女士坐立不安,存有1万多元的银行卡,余额仅剩几十元。王女士查询后发现,是儿子玩手游花掉了。这些钱是她和丈夫近半年的收入。“家里还有2万多外债。”王女士表示,希望游戏方退还钱款。
10岁男童玩手游花掉万余元
17日6时许,王女士在给家人做早饭时,忙前忙后约一个小时,其间儿子醒来后就使用她的手机玩游戏。王女士发现后,夺了过来,没过多久,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短信显示,我的银行卡被扣了1.08万元,看到信息我整个人都懵了。”王女士说,起初她以为银行卡被盗了,仔细查看账单后发现,当天手机支付的交易记录有4笔:6时许,18分钟内通过微信支付了“王者荣耀点券”共计1941.64元。

王女士微信支付账单(手机截图)
王女士继续翻看手机支付记录,发现7日开始,陆续有购买游戏装备的支付,15日至16日有多笔支付记录,其中多为购买价值分别为628.56元、337.56元的“和平精英点券”和“王者荣耀点券”。王女士告诉记者,10岁的儿子用她的手机玩游戏和支付买装备,10天花了1万多元。
王女士说,今年2月份,儿子玩手游时曾花钱买装备,不过都是一两毛钱,因此她没在意,当时只是删了游戏,限制孩子玩手机。
“放暑假后,儿子趁我不注意时偷偷用手机下载游戏。”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删除游戏后,孩子又偷偷重新下载。
家长希望游戏方退回钱款
为了平时网购方便,王女士的银行卡绑定了微信,但她从未告诉儿子支付密码,她猜测可能是自己输密码支付时被儿子看到了。而且每次游戏充值后,孩子就删掉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通知,因此她迟迟未发现孩子花钱玩手游。
据了解,王女士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夫妻两的主要来源收入靠务农和打零工。去年,王女士借了3万元购买小猪仔,准备做生意,家里现在还欠着外债。王女士说,事发后,她曾到派出所报案,但警方表示这不属于诈骗,未立案。王女士打算联系游戏方,希望退还钱款。
20日,记者与腾讯客服取得联系,客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与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同时对游戏账号身份进行核实。
律师
10周岁以上孩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建议家长 先与游戏方协商
据律师王玉荣介绍,《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到14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前者的消费行为,须经过监护人追认方可生效,如果发生其独自充值游戏行为,故可以要回。而王女士的孩子已满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军结介绍,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来说,如果他花费的金额跟年龄、智力、精神、健康不相适应,而且监护人没有同意或追认,可认为花费无效。王女士的儿子已满10岁,其玩手游的行为跟年龄、智力、精神相符。其游戏支付行为是多次的,跟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是否相适应有待商榷。
对于王女士的遭遇,王玉荣表示,她可先与游戏公司方进行协商,如协商不下,可走法律途径。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