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秀英街道办副主任赵鹏:让犯错孩子迷途知返(海口市秀英区街道办事处主任)
海口秀英街道办副主任赵鹏
让犯错孩子迷途知返
组织建立海南首家阳光服务基地获评“岗位学雷锋标兵”

赵鹏(右一)和失足少年们一起做沙盘游戏。
花季少年失足成为未成年犯不免让人唏嘘。海口秀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鹏,为挽救失足少年,组织成立海南首家阳光服务基地。截至2017年2月15日,阳光服务基地帮助了19名失足少年顺利就业,5名成功就学,帮教对象重新犯罪率为0。近日,赵鹏被评为海南第三批“岗位学雷锋标兵”。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赵玉顺文/图
帮扶社区失足少年
建立首家阳光服务基地
2015年1月31日,赵鹏组织建立海南省首家“非监禁刑未成年犯志愿帮扶基地”(即“阳光服务基地”)。
“目睹这么多花季少年沦为囚犯,让我唏嘘不已。”赵鹏说。2010年至2014年9月,赵鹏在秀英法院工作期间,在少年法庭目睹了633件未成年刑事案件,涉案未成年人927人。
建立阳光服务基地的想法,从那时起便在赵鹏的心中萌芽。2014年10月,赵鹏调到秀英街道办事处工作。“知道秀英办辖区有120名网格员后,我就觉得未成年犯社区帮教有了人力保障。”
在阳光服务基地,赵鹏组建了一支由1名社工、10名网格员和30名法官及心理咨询师相结合的专业化、常态化志愿者帮扶团队。帮扶团队积极引导帮教对象树立自信心,助其顺利就业、就学。
截至目前,共帮教海口市未成年犯26名,其中19名已经顺利就业,5名成功就学,帮扶对象重新犯罪率为0。
在设计阳光服务基地时,赵鹏分设“青春私语室”“桌游交流”“室内拓展”等六个功能区域,用清新的色彩搭配营造温馨环境,以此消除面对面谈话时失足少年的抵触情绪。
31次出庭“护航”
维护失足少年合法权益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足是失足少年犯错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因此,许多失足少年在庭审时没有监护人在场。
“监护人缺失,明显会让未成年被告人在诉讼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赵鹏说。因此,在与海口市少年法庭沟通后,一个阳光护航项目启动了。项目启动至今,赵鹏作为合适成年人身份,已经31次出现在失足少年的庭审现场,出庭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阳光服务基地的社工春平介绍,失足少年懵懂犯错后,无论在庭审还是生活中,一开始大都不愿与人交流。“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有的则是非常叛逆。”
为了打开失足少年的心扉,赵鹏经常组织失足少年进行普法宣传、公益服务等户外活动。“许多孩子犯错是因为不懂法律,比如帮人贩毒,他们认为就是帮朋友一个忙而已。”春平说。因此,赵鹏请来专业律师为失足少年开设“法律小课堂”,还组织失足少年入户宣传法律知识,让他们在普法宣传中认识自己的错误。而公益服务则让失足少年在重回社会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几经奔波要毕业证
为让失足少年找到工作
“当时主任为了帮一个孩子要回毕业证,跑了好几趟学校。”春平回忆说。2016年夏季,一名失足少年在帮教成功后,因没有毕业证无法找到工作。“当时学校考虑这个孩子犯罪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就扣下了毕业证。”
为了帮这个孩子找到工作,赵鹏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学校地址,去位于海口国兴大道附近的某学校与校方沟通。然而却发现这个学校并“不存在”。赵鹏回到基地和当事人确认,当事人表明地址没有给错。“孩子想有个工作,不能让他失望。”赵鹏在烈日下几经奔波,终于发现原来该学校已经和另外一所学校合并。经过沟通,终于拿到了毕业证。“现在,孩子已经在一家药厂找到了工作。”
赵鹏对孩子的关注不止于失足少年。
2016年5月,阳光服务基地转型,帮扶对象扩大到9类重点青少年。赵鹏组织将秀英街道辖区的51名留守儿童、37名贫困儿童、1846名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和2名流浪乞讨儿童,全部登记造册进行普法教育及全方位帮扶。春平说:“我们会在节假日组织他们做手工或者包粽子、包饺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同时,还会为家境困难的孩子申请低保补助。”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