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党委书记杜梅英带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经济转型

杜梅英
本报讯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杜梅英,是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党委书记。自2011年5月上任以来,她时刻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福祉、铺致富路,努力让群众更有获得感。2015年,她被评为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全省抗风救灾先进个人,去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记者钟起的文/图
扎根群众整治环境创建生态文明示范镇
回想起2011年到大坡镇任职后首次到基层走访时看到的场景,杜梅英用了“吃惊”来形容。“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全镇没有一条通往自然村的水泥路,村民饮水难、灌溉难。”当时看到这一切,杜梅英深感责任重大,心里暗自决定,无论如何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说干就干。杜梅英带领镇领导班子充分调研后,提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镇”的发展思路,并团结干群付诸实践。2013年底,大坡镇完成琼山区下达的剩余17个村庄的文明生态创建任务,率先在全省实现文明生态村创建全覆盖。杜梅英四处招商,引进社会资金200多万元,开辟“绿野仙踪”慢行道;组织塔昌村群众自筹600多万元,打造海南革命老区第一美丽村庄和省级城乡统筹示范村。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镇的日子里,杜梅英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扎根群众中间。她时常头戴草帽,带领干部群众整治镇村“脏、乱、差”现象,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延伸到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村落、每一家农户,镇墟和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文明行动蔚然成风。
带动群众实现经济转型年收入大幅增长
大坡镇以党建带动,打造了田洋风光、红绿经济和竹艺经济三个经济圈。短短五年间,杜梅英带领镇党政领导班子建立起一支团结、执着、拼搏、忠诚的团队,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实现经济转型:全镇人均种植胡椒1亩,建起了全国最大的胡椒生产基地;全镇人均种植橡胶1.1亩,成为全市最大的热作生产基地;推广种植红肉蜜柚1000多亩,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生产示范基地;竹林2万多亩,初步形成了竹产业加工规模。201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镇提供了经济支撑。
该镇还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牧榕文昌鸡”生产基地,投入2500万元,年出栏牧榕文昌鸡100万只、鸡苗200万只,年产有机肥1万吨,年产值8026万元。同时带动10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户年均收入1.2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香港等地,成为海南省著名商标。“昌农”胡椒、“思乐”农家乐等8个品牌享誉全国。2014年9月,琼山区“商标富农”现场会在大坡镇召开。
大坡镇催生了田园风光休闲游、红绿文化休闲体验游、热带作物体验游三大旅游休闲片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从杜梅英刚到时的不足7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余元。
父亲病重住院她坚持奋战在救灾第一线
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杜梅英带领民兵小分队,连夜顶着狂风暴雨巡查水库。台风一过,她及时组织生产自救,组织镇村干部群众700多人搬运倒伏树木,开辟20多公里的供电走廊,成为率先在全市恢复供电、供水的乡镇。
近半个月抗风救灾的日子中,杜梅英年迈的父亲病重住院,她未能及时守护。电话里,父亲一句“先解决好群众的事情,他们更需要你”,饱含着一名老党员对年轻党员的勉励。
“做的事情只有让群众满意,自己才算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杜梅英说。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