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打造绿色经济“助推器”,全面守护群众健康安全(海南绿色经济)
“我颈椎不太好,老伴右腿常不适,所以我们经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做中医理疗。通过中医师按摩,确实缓解了身体不适。”5月23日,在龙华区金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退休老人吴木祥说。
近年来,海口积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通过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农业”“中医药+康养旅游”等中医药产业发展等方式,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健康、旅游、乡村振兴、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健康经济发展,助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秀英区石山镇海南胜嵘石斛(生物科技)种苗培育产业园种植的猫须草。
中医药健康养生日益“走红”
“一直感觉心情烦躁,经常容易生气”“这跟年纪有关系,我给你开点药,调理一下”……5月23日,在琼山区滨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张玉莲向中心中医门诊副主任医师林元超介绍了身体情况。通过望、闻、问、切,林元超开具三副调理身体的中药。张玉莲告诉记者,当天已是第三次来。去年底,因心情烦躁首次到该中心,希望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吃了几副中药,感觉有所好转,所以坚持了下来。”
近年来,中医药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在海口,艾灸馆、中医养生馆等层出不穷,市民越来越乐于接受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方式。“孙子今年7岁,之前脾胃一直不好,所以带他到中医养生馆进行了调理。”5月22日下午,在美兰区群上广场,退休市民章玲说,中医养生馆调理师张师傅是中医专业毕业,第一次去时,张师傅根据孙子身体情况,通过推拿、刮痧等方式进行了调理,“连续调理几次后,孙子脸色明显红润,胃口也好了很多。”
除了中医推拿、艾灸等养生保健服务,居家利用中医药进行养生保健也成为基层群众新的生活方式。“我经常痛经,医生判断气血不足,建议通过服用大枣等进行食补。”33岁的市民赵琴说,近年来,她坚持在家进行艾灸,不仅购置了大大小小的艾灸盒,还通过煮粥时添加茯苓、薏仁、大枣等中药材进行益气补血。
“如今,越来越多市民通过中医药进行养生保健。”龙华区金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助理王德肖透露,中心中医诊疗和养生保健服务日门诊量近40人,“此外,我们还负责琼山区大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华区海南济生堂中医康复医院,这两家单位接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居民更多。”
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我省发布《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建议方案(试行第二版)》,根据《建议方案》,海口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开具中医药汤剂助力新冠肺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期间,共向30个隔离点累计发放中医药预防汤剂17042份,共17042人次。

海南胜嵘石斛(生物科技)种苗培育产业园工作人员正打理种植的石斛。
全方位推动中医药服务升级
“自从清明节感冒以后,一直反反复复没有好,老是咳嗽。”5月23日上午,在琼山区滨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李妚菊详细地向林元超医生介绍自己的病情。
“林元超医生退休前是乐东黎族自治县中医院业务副院长,退休后通过返聘到这里坐诊。”滨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德肖介绍,越来越多居民听说了林元超医生的专业能力后前来就诊,中医门诊日门诊量最多达8人。

位于美兰区振兴路的现代医学门诊部,中医师正给市民把脉问诊。
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积极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人才方面,通过出台实施“银发精英”计划、“好院长”“好医生”引才计划,以及开展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等,鼓励中医人才开展中医诊疗服务,助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
据介绍,《中医药法》实施后,我省开展了首期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吸引一批民间中医考取资格证,陈清华就是通过考试正式执业的民间中医之一。5月21日,在美兰区振兴路的现代医学门诊部,陈清华告诉记者,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安排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还安排专人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帮助首批65名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的民间中医注册执业证书。
市卫健委副主任周干表示,海口不断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共有2154名中医执业医师、164名助理执业中医师。同时,海口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依托“银发精英”计划、“好院长”“好医生”引才计划等平台和方式,已有一位韩国籍中医师入职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一批中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诊疗服务。此外,每年冬天会有一批“候鸟”中医师在海口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服务。

在龙华区金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正给婴儿推拿。
近年来,海口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方式,打造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中医综合服务区,截至2021年底,已实现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75.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96%。
此外,海口积极引进国内优质医疗中医资源,通过引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面托管市中医医院、开展海口市国际中医中心项目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建立对口帮扶医联体、加强基层卫技人员培训等举措,全方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通过产业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医药产业也充分印证了这句话的含义。
“海南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农业、生态等有机结合,助推绿色经济、健康经济发展。”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已有一批成熟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医药+农业”基地、景区,如海口的香树沉香博览园等。
5月22日,在美兰区演丰镇海南香树沉香产业园,工人史小妹正打包沉香香片。产业园内,各色沉香产品静静地在展陈柜中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海南香树沉香集团公司董事、总裁丁宗妙透露,香树沉香博览园2003年创建,以“沉香园+农业”模式启动。目前,博览园不仅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道地药材(沉香)示范基地,还是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的“产学研基地”,逐渐向“香药沉香+旅游研学基地”转型,计划建设成本土中医药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园。

市民在美兰区演丰镇海南香树沉香产业园了解沉香的价值。
在海口,“牛大力+农业”“石斛+农业+旅游”等模式成为中医药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5月22日,秀英区石山镇官良村海南胜嵘石斛(生物科技)种苗培育产业园,一株株绿油油的石斛种苗正茁壮成长。产业园有大面积的石斛种植基地,及小面积的猫须草中药种植基地,加上步道、中药种植景观等,构建出一个充满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
海南胜嵘石斛产业园运营总监曹春光告诉记者,园区致力于打造“中医药+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目前已与施茶村合作,打造千亩石斛产业园和千亩石斛种植基地。同时,依托石斛产业,创新推出猫须茶、石斛面膜等旅游产品。
周干表示,海口积极借助区域优势,推动中医药服务与旅游业相结合,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不仅在市中医医院开设中医国际诊疗中心,推动打造一条“中医药休闲康养+健康旅游”的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还制定《关于促进海口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加强建设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绿色经济、健康经济发展,助推健康海南、健康海口建设,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