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条鱼植入芯片有什么效果?临高这个基地让罗非鱼实现大数据育种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1月16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 袁玉龙)给一条鱼植入芯片,会有什么效果呢?近日,临高县博厚镇马袅村海南宝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路水产”)马袅育苗基地,记者现场见证了这个“小手术”。
手术虽小,但麻醉、消毒、扫描等过程缺一不可。现场,该公司技术人员邓招凤和选育经理陈家海一同为红罗非鱼“手术”。
在8毫克每升的饱和溶氧的持续供给下,红罗非鱼在水池里游来游去,5分钟后,它们在另一个池子被麻醉,失去了动力。技术人员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
手术开始,邓招风拿起一个注射器,安装上一颗2.1mm*12mm的芯片,取出已麻醉的罗非鱼,从鱼的体腔位置,针头与鱼体成15°角注射,一针即中,随后用碘液给伤口消毒,放在托盘中。陈家海拿起连接电脑的扫描仪,在鱼的上方轻轻一扫,这条鱼的信息就录入了系统。
“TAG:0418CB452,Weight:90.6g,Family:2023001a……”自此,这条植入芯片的罗非鱼,被成功标记,拥有了“身份证”。
芯片上的编码会准确记录罗非鱼的信息,如体重、年龄、家系号和鱼塘来源等,通过和电脑终端连接,可实现大数据育种,记录鱼一生的生长轨迹。
“后期,通过扫描仪扫描芯片,我们可以读取到这条鱼的基本信息。”陈家海表示,植入芯片是罗非鱼选育育种的一种辅助手段,用于区分每个个体。
在宝路水产工作11年,陈家海深知家系选育对罗非鱼育种的好处:有效避免近亲繁殖,防止种质退化;有效提高苗种质量,筛选出生长速度快、输肉率高、抗病力强和经济效益高等优良性状的种鱼,增加养殖户的收益;将优良性状逐代积累,遗存下来,每一年每一代都会有提升;为国家南繁育种项目贡献微薄之力;建立罗非鱼基因库、族谱和选育评估体系。
植入芯片后的种鱼,放入清水池中,几分钟后便苏醒,然后统一放回鱼塘养殖。
陈家海介绍,在鱼塘养殖3个月后,将对罗非鱼进行一次检测,将育种值排名前650名的罗非鱼筛选出来作为种鱼,并将公鱼和母鱼分开暂养,后期根据生产需求再将种鱼放在一起交配、产卵、孵化、鱼苗培育和养殖。
持续19年,已选育至第19代,共选育150个家系。通过多次试验后,发现每次选育出来的罗非鱼生长速度要比上一代选育的罗非鱼提高8%—12%。
目前,宝路水产选育出的青宝路、蓝宝路、红宝路三种罗非鱼品种,其生长速度由半年提快到四个半月,存活率达80%,让罗非鱼品质更优,更具有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宝路水产的罗非鱼苗年产能已超10亿尾,并成功入选水产种业“国家队”,成为农业农村部“国家水产种业强优势阵型”。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