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昌江|卢维青:带着患病妈妈上大学 用孝心撑起一片天(卢维江个人简历)

卢维青与母亲。
■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梁振文 姚传伟 文/图
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卢维青上大学的经历,与很多人都不相同。
从记事起,卢维青就知道妈妈患上了精神疾病。她的父亲抛下她们母女俩杳无音讯。懂事的卢维青不仅扛起照顾妈妈的重担,学习上也特别刻苦。高考时,卢维青的分数超过了本科A批分数线,但她选择留在省内读书,“我要追寻梦想,也要照顾好我的妈妈。”
2017年,卢维青带着妈妈踏上了读大学的艰难征途。如今,卢维青已读大四,即将毕业的她无畏未来的新挑战,也做好了一直将妈妈带在身边的准备,“有妈妈在,我的家就在。”
她从小自立自强,边学习边打工照顾患病母亲
10月23日中午时分,海口经济学院内,急促的下课铃声打破校园的宁静,同学们有序走出教室。一个瘦弱的身影快步在人流中穿行,朝着校外走去。
这就是卢维青。放学了,她要赶着去市场买菜,然后回宿舍给妈妈做饭。“下午还有课,得把饭菜提前准备好。”

卢维青在做饭。
清晨7时,当同学们还在睡梦中,卢维青已为妈妈做好了早餐;午饭时刻,当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步入食堂,她却急匆匆地为妈妈打包饭菜或已回到宿舍做饭;晚上10时,同学们已渐渐沉入睡眠,卢维青把小屋的卫生做完,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从2017年至今,转眼已过去三年,卢维青每天都比同学多做一件事,那就是照顾妈妈。
卢维青的家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矿区,妈妈的家人都是铁矿工人。因患上精神疾病,卢维青的妈妈无法与人交流,生活几乎不能自理。
父亲离家后,外公一家接纳了母女俩。可是,患病的妈妈情绪多变,有时候会暴躁到无端打骂人,连外公也难以靠近。卢维青考上大学后,为了让她安心学习,当时家人商量,由大家来照顾她的妈妈,可卢维青不同意,她担心妈妈与大家相处不来。可能是心灵感应吧,当卢维青陪伴在妈妈身边时,妈妈就显得温顺得多。
“我们在一起上小学时,她没和我说过家里的情况,每天下午放学后,总是第一个骑着单车冲出校园,到市场买菜。”同学小吕还记得,卢维青每天都很忙。
为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上小学时,卢维青靠卖报纸赚钱。初中时,她每晚到夜市打工,带着课本摆地摊。回到家里,她还要帮着做饭,照料妈妈。每天清晨,她先为妈妈做好早餐,才出门上学。对于年幼的她来说,妈妈就是她的天,她用弱小的双手抚慰着这片“破碎”的天。
为让妈妈得到及时治疗,她学习注射当妈妈的“专职护士”
为了照顾妈妈,卢维青放弃了去外省求学的机会。高考时,她的分数超过本科A批,有机会去省外感受世界的缤纷。可是她始终放心不下母亲。“除了我之外,妈妈很难与其他人相处。”她决定留在省内,留在妈妈身边,无论多大的代价,也要守住她永远放不下的人。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妈妈一起上学!
大学入学第一天,卢维青找到校领导,反映了自己的情况。校领导当即表示同意,免除卢维青的住宿费用,还发放了慰问金,并且安排一间职工宿舍给她们母女俩居住。
带着妈妈读大学不容易。就读会计专业的卢维青,需要每天面对繁多的作业,当其他同学晚自习时,卢维青却要洗衣做饭、照顾妈妈。她有一份精准的时间表,所有的时间安排,都是围绕着妈妈。尽管照顾妈妈占用了她大部分的时间,但她总能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好学习与生活。她经常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并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品学兼优的卢维青,是海口经济学院青年宣讲团的一员。每个学期开学时,她都会到各个二级学院讲述她与妈妈的故事。讲完后,同学们都很感动,想要找她交流,可是一转眼,她就不见了。因为,她担心妈妈饿肚子,宣讲一结束,就赶去买菜、买食物,第一时间回到小屋照顾妈妈了。
小官是卢维青的同班同学,她们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支教社团,有机会去偏远乡村支教,“卢维青的成绩很好,也想去支教,可是挂念着妈妈,把支教的机会都放弃了,但她一直在默默贡献,为大家提供后勤服务。”
妈妈每个月都需要通过打针来稳定病情,为了让不方便出门的妈妈及时得到治疗,卢维青就利用课余时间跟小姨学习注射,每月在家里为妈妈打针。

卢维青与母亲。
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打算一直将妈妈带在身边
“现在我妈妈的状态好多了,不过还是不愿意与外人交流。”在卢维青的照顾下,妈妈衣着整洁,健康清爽,看起来和正常人几乎没有不同,偶尔也能与卢维青进行简单交流。
虽然经历坎坷,但卢维青一直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她说,当妈妈患病、父亲离去,外公一家并没有抛下她们。大学四年的学费由舅舅承担,房租与生活费由小姨负责。得知她求学的艰辛经历,同学们在学业上为她提供无私的帮助。逢年过节,校领导和老师们还会上门慰问。
“现在还没有找到实习的单位。不过找工作、找住房已经被列入了年度计划。”步入大四,论文、实习、工作……这些都是卢维青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论以后我到哪里工作,我都会带着妈妈,陪她一直走下去。”
“百善孝为先”,与妈妈风雨相伴二十多年,卢维青的人生账单已经足够丰厚。但会计专业的卢维青,从不去计算爱的得失,面对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现实,她信心十足,“我已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也会把妈妈一直带在身边。”

2020年“感动昌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昌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之一,该县以此为契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全县涌现出的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崇德向善、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感人典型,以凡人善举的身边正能量引导广大市民树立向上向善、见贤思齐、崇尚美德的价值导向。为此,在继2017年“感动昌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取得较好社会反响的基础上,昌江决定今年继续开展“感动昌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与往年相比,2020年“感动昌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范围更广、标准更具体,包括“抗疫英雄”“文明创建”“脱贫攻坚”“助力自贸”“乡村振兴”“孝老爱亲”“凡人善举”等7大方面。凡是在昌江工作、学习、生活,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民,并在上述7个方面表现突出,得到群众认可且有榜样示范作用的个人或团队,皆可参加此次评选。“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评选活动,能更好地挖掘、弘扬昌江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典型,为昌江打造‘山海黎乡大花园’凝心聚力。”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艳说。【详情】
感动昌江丨陈晓丽:支援凉山 做教育的追光者
2019年6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向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发出号召:支援凉山教育,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教师陈晓丽主动请缨,赶赴凉山支教,一待就是半年。

陈晓丽本人(右)。受访者供图
荒凉连片的大山,是她圆梦的地方
2019年8月24日,陈晓丽报名前往凉山支教。很快,这一消息就在陈晓丽的亲友间传开。
“你为了去支教,把副校长的职务辞了,家里的老母亲身体也不好,你自己也50多岁了,还折腾什么呀!”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劝说她再三斟酌,但陈晓丽内心笃定,她说:“去凉山支教是自己从教以来一直就有的愿望,我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陈晓丽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家人、朋友的理解与支持,临出发前,大伙再三嘱咐道,“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我们等你归来。”
同年8月31日,陈晓丽等海南支教团一行共计10人如期赶赴凉山西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骨干教师会合。在那里,大伙接受了为期两天半的动员大会和培训,随即奔赴支教地金阳。【详情】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