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落幕(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落幕时间)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6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6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暨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落幕。这是我国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向“五年见成效”转折阶段举办的国际性种业大会。多场分论坛、博览会、签约、招商推介等多项活动,通过贯穿种业全产业链的一系列成果分享和交流合作,搭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国际化种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种业振兴,激发种业发展新动能。

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1月4日至6日举行。记者 利声富 摄
在本届大会上,30多位中外院士、18个国家近40位国际专家、百余位中外种业科学家、企业领袖、行业精英等共话种业振兴之道,120余场精彩报告,把握行业脉搏、洞察发展趋势、碰撞智慧观点、分享前沿成果、共谋种业发展。论坛中,围绕聚焦种业科技创新,与会嘉宾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就种质资源、品种创制、种子繁育、种企发展、市场培育等行业热点问题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共商合作大计,共探创新之路、共谋发展之策。
主论坛上,李家洋、翟虎渠、万建民、钱前、张献龙、张洪程等两院院士及国外学者聚焦种质创新、生物育种、高产基因挖掘等种业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指点种业发展大计。
畜禽种业、基因编辑和生物技术、水稻与麦类等8场分论坛中,百余位专家学者作为演讲嘉宾分别作报告,分享和研讨在不同领域开展的研究动态、创新理念、最新技术,为种业发展群策群力,促进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种业领域更多务实合作。
畜禽种业论坛围绕生猪、肉鸡、种羊、家兔、奶牛等畜禽育种及养殖技术分享见解;基因编辑和生物技术论坛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组学研究、精准育种等方面讲解前沿成果;水稻与麦类论坛针对小麦品质育种、水稻无人化栽培、重点种质资源鉴定、加工技术创新等阐述观点理念;玉米与豆类论坛充分探讨作物遗传改良、转基因玉米研发、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前沿技术;“一带一路”国际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的专家结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种业发展状况,畅谈与中国在种业领域的合作空间与发展前景;蔬菜与园艺论坛对番茄关键基因鉴定、花卉种质资源利用、豇豆驯化与改良等作分析与展望;经济作物论坛梳理榴莲、西甜瓜、甘蔗等作物种植的产业发展趋势及示范推广模式;青年科学家论坛的学者聚焦各自的研究领域分享了创新技术、研发动态与科技成果。
种业是“三农”工作的“压舱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器”。今年,我国种业振兴行动迈入“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阶段,国际种业科学家齐聚三亚,共谋种业发展新篇章。
依托海南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自由贸易港的优势,以及海南建设“南繁硅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为中国种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提供窗口,广泛汇聚资源力量,积极融入全球种业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打造业内极具影响力的高端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推动种业领域务实合作,促进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国际影响力、行业引领力、产业推动力持续提升。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端牢“中国饭碗”铸就最坚实底座。
留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