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东成镇推进农业复工复产 建立畅通产销渠道(儋州市东成镇东成村委会东成村)
海南日报见习记者曹马志
“丝瓜360斤,一斤2块。”“成交!”8月24日上午9时,儋州市东成镇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前,一块宽敞的小广场,菜农朱金业从三轮车上,将自家种的5大箱丝瓜搬到皮卡车上,和采购商工作人员对了下数量和价格后,满意而归。
对于朱金业来说,这份满意来之不易。本轮疫情后,45岁的他心里一直压着一块“大石头”——受疫情影响,采购商都不来村里了,种的16亩瓜菜已经陆续成熟,一度找不到销路。
到底能卖给谁?起初,他努力“自救”,找遍了相熟的采购商,无果。后来,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给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主芳打了一通“求援”的电话,询问村干部能否帮忙找销路。
李主芳也很发愁。8月17日,朱金业来电的时候,他此前已经接到了二三十位村民的类似电话,一时也想不出啥好法子。8月份是空心菜、丝瓜等上市旺季,该村是瓜菜种植大村,每三户中就有一户种瓜菜。
问题最终摆到了分管农业的东成镇副镇长崔敏标面前。崔敏标进村走访时,包括中心村在内的好几个村的村干部向他反映瓜菜销路问题。
“防疫、复工复产,两手都得抓,两手都得硬。”急性子的崔敏标迅速行动。
一方面,他安排专人,对接各村,收集滞销农产品具体情况,包括农户人数、瓜菜种类、数量等,尽快摸清底数。
另一方面,他和儋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联系,对接上该市果蔬保供企业,共同打通瓜菜销路。
儋州市农业农村局、东成镇密切联动,在严格防疫同时,审慎发放保供通行证,一条连接主城区和乡村的绿色通道畅通了——
8月20日清晨6时,朱金业一大早就骑着三轮车,将刚采摘好的新鲜丝瓜,拉到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前。300多斤,5大箱,整齐堆放着。
一幅日渐忙碌的复工复产图在东成镇乡村中徐徐展开。
高荣、郑宅、长坡、符宅、山村、塘弦等村里的土地中,村民在做好防护的同时,下地干活,除草、灌溉,采摘、搬运,沃野良田,人气渐回;朱金业欣喜地看到,疫情后,头一回有外地的收购商,走进乡村,大家都戴着口罩,分拣、称重、打包……忙碌的交易景象开始慢慢复苏。
开到田间地头的“乡间小集市”有序重启开张了,一箱箱蔬菜乘上货车从村里直通城区,端上市民的餐桌。
崔敏标说,目前,东成镇建立了畅通的产销渠道,已帮助19户农户出售了丝瓜、空心菜、黄瓜、豆角、苦瓜、茄子等农产品3500多斤,销售额近万元。接下来,该镇将根据各村统计的农产品销售动态需求情况,对接好采购商,保障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