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大成镇可运村脱贫攻坚中队长何元名:把扶贫当“自个事” 将贫困户当“自家人”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21日消息(记者 蒙健)“小何,您又来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忙完了就到我屋里坐坐,歇歇脚。”在儋州大成镇可运村委会佛夭村村道上,村民们每每遇到何元名,总是叫他“小何”并热情招呼。从城镇到农村,他帮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村民的贴心“管家”;从办公室走进乡村田野,他带领贫困户撸起袖子加油干;从市场监管局质量计量科长变为可运村脱贫攻坚中队长,他将村里的贫困户当成“自家人”。作为可运村脱贫攻坚中队长,何元名常说,扶贫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心里没有装着群众,要把贫困户当自家人,把贫困户的事当自个儿的事。

何元名(右一)经常到符善舞家中了解情况。图片由何元名本人提供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个的事来对待
作为一名脱贫攻坚中队长,何元名入村帮扶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访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帮扶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要做到精准扶贫就是空话。”2018年5月,何元名刚到可运村委会开展“大排查”工作,并走访贫困户、低保户等实际情况。走访工作起初并不顺利,有个别贫困户总对帮扶人员抱有怀疑态度。“我的情况和你们说了也没用,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类似这样带着质疑又有“刺”的声音常常传到何元名的耳朵里,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他相信,想群众所想,解群众之难,群众总有一天会相信并接受自己。
对于所负责的12户贫困户,何元名常常行走在佛夭村和尖北村之间。“这户人家的房子不能再住了,按要求可以列入危房改造”“这两户贫困户家里所喝的水不干净,要想方设法解决眼下的饮水安全问题”……一次次地走访,他将贫困户、低保户等群众的掌握得清清楚楚,并按照相关扶贫政策予以解决。
从最初的不信任,再到最后的欢迎与支持,何元名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心。佛夭村村民符勋武家回想起这些年来何元名所做的工作,不禁竖起大拇指称:“小何对咱家的事,比我们家人还清楚,他把我们贫困户的事当自己的事一样看待,总为我们所着想。”

何元名(左一)配合市领导对本中队脱贫攻坚材料检查。图片由何元名本人提供
把群众当家人有困难上门解决
52岁的符善舞居住在可运村委会佛夭村,妻子阿云(化名)智力残疾,两人于2017年育有一子。“他们两人不符合婚姻法规定,小虎(化名)出生后未上户,也无法纳入低保范围。”刚到佛夭村走访时,何元名了解到符善舞的情况后,他带着阿元多次往返民政部门、孩子所出生的医院以及辖区派出所之间,历经半个多月,最终帮小虎成功落户。“小虎落户后,我又发现阿云也不在符善舞的户口本上。”何元名多番联系沟通后,又将阿云所在儋州海头镇岛村村委会的户口迁到了可运村委会。
符善舞一家所住的60余平方米的老房中横梁已变形,房子随时坍塌。何元名随即向镇政府申请鉴定,最终符善武家的老房子列入D级危房改造的名单内。2019年,符善舞的家人搬进90多平方米的新房内。
“符善舞因酗酒致幻,常常殴打家人,时常抱孩子四处游荡。”为确保安全,何元名找到了其弟弟符振武,将符善舞送到省国营八一总场医院治疗。家中的支柱被送医治疗,母亲年迈、孩子年幼、妻子残疾……符善舞一家总是让何元名所牵挂,每天天一亮,他提前起床,先到符善舞家中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再走访其他的贫困户。担心阿云丢三落四,何元名常常查看符善舞一家人的社保卡、身份证、户口本、出生证明等证件材料分类收拾,交给符振武并嘱叮妥善保管,不要遗失。
每当符振武要为哥哥一家办理相关事宜时,总将何元名带上。符振武逢人常说:“小何不只是我们的帮扶人员,也是我们的家人。”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何元名感动的同时,又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
心贴心,一家亲。“我们干扶贫工作的确是要操很多心,但也很有成就感。通过我们的帮扶,很多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上,何元名是扶贫干部、帮扶干部,对群众来讲,他都是大家信得过的自家人。2019年,他所帮扶的12户贫困户脱贫,摘掉了“穷帽子”。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