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 儋州精心描绘美丽新画卷(环境卫生攻坚行动)
据《今日儋州》消息 “现在走在马路上,感觉马路上宽敞了、洁净了;去餐馆里吃个饭,配餐间设备完善,几乎看不到老鼠、蟑螂、苍蝇,用不着担心食品安全,真好!”9月1日,家住丰华小区的张女士和女儿在家楼下散步时高兴地对记者说。 如今漫步在街头,你会发现,如今的那大建成区,道路变得越来越整洁,休闲绿地越来越多,交通秩序、市容环境明显改善……这些变化,是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取得的成效。
领导带头示范 市民积极参与
9月1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刚带队,组织市府办、市发改委等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包点的那大镇那恁村委会爱图村,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在林刚的带动下,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扫的扫、捡的捡、抬的抬,干得热火朝天。市领导亲自参加环境卫生整治,不但是我市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的一个缩影,还有效地带动全市干部职工和市民积极投入到“一创两建”工作中来。
据了解,自我市开展“一创两建”工作以来,市四套班子领导都亲临现场,巡查、指导和参加“一创两建”活动。
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夜晚、周末等时间,在市建成区的巷道,我们经常发现市领导以身作则,积极投入环境卫生整治的身影。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有效地引导百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环境整洁,共同净化、美化我们的家园。 此外,那大城区各社区包点单位也经常深入社区开展“一创两建”整治环境卫生行动,督促检查市民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情况,同时向居民、街长们讲解预防登革热知识,宣传病媒防制知识,叮嘱各家各户要做好家庭卫生“搬家式”大扫除。包点单位干部职工定期和不定期深入社区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参加到“一创两建”工作中来,营造了大家起手共建的浓厚氛围。
创新整治方式 提升清洁效能
“垃圾不落地,儋州更美丽。儋州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亲爱的市民朋友们,垃圾回收车已来到您的门前,请将您身边的垃圾回收整理……”当前,在那大建成区的大街小巷,经常见到带有语音系统的新款电动垃圾回收车在清运垃圾。
这是市环卫局和美城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推行的垃圾车上门定时收垃圾便民新举措。为了给广大市民营造更加舒适、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避免露天垃圾二次污染,做到“垃圾不落地”,我市共配置了70余辆四轮电动垃圾回收车和30余辆垃圾压缩车,在每天的四个时间段上门回收垃圾。 在环境卫生整治中,我市把目光瞅准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等较为脏乱差的地方,把重点放在薄弱环节和制度规范上,采取突出整治和强化日常管理相结合、环境卫生提质与城市容貌提升相衔接的方式,实现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同时,我市还不断推进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升城区清洁效能;深入推进城区环境卫生提质工程,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加强清扫频次,全天候保洁。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整治到位
“因为住的是老房子,以前经常会看到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在角落里出没。现在通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很少看到了。”家住大同社区的陈大爷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深入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治理为主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通过发动群众填平坑洼地、翻盆倒罐、清理积水等方式,全面清理“四害”的孳生地,城镇环境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如今,无论是商家还是居民,大家纷纷“动”起来,自觉维护好门前三包,整洁靓丽、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逐渐显现。为将这种好的势头延续下去,我市各有关单位还建立了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到位。
在市容环境方面,我市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不间断开展整治行动,依法治理各类非法、不文明经营行为,增加定点执勤岗位,加大巡查频次,实施全天候监管;此外还科学规划劳务市场,着力根治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机动车乱停乱放等城市管理“顽症”。 在行政执法方面,我市严格“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时段、定标准的管理方法,保证每项工作、每块区域、每条路段、每个时段都有执法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增强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我市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注重日常卫生保洁,养成良好的卫生环保素养,让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从“人人配合”发展到“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共同描绘我市“路畅、水清、城净、景美”的新画卷。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