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生存”到“求生态” 三沙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三沙生态旅游区)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三沙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蓝绿相依翡翠城

三沙海面,鲣鸟在捕捉飞鱼。本报记者宋国强摄
-海南日报记者王玉洁 杜颖
来三沙,看大海蔚蓝,浪花翻涌;与飞鸟相伴,品百味海鲜;行船与海豚嬉戏,亲历天文退潮,赏“珊瑚宫殿”……一切构成了三沙,为三沙之命。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三沙自设市之初就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三沙当做一项重要使命向前推进,只为守住无数人心中那份“蔚蓝、纯净、神奇南海”的美好向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应循环、资源要节约”不仅是三沙的追求,更是中央的期盼,2015年、201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三沙总体发展规划和生态环保规划纲要。
保护|让美丽海洋更有活力
在三沙,海龟有两个家,一个是大海,一个是海龟保护站。
64岁的七连屿社区居委会主任黄宏波驻岛几十年,与海龟打了半辈子交道。上世纪90年代,当海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老黄摇身一变,从捕海龟的渔民成了海龟保护站站长。“我只要上岛,就要天天巡查,发现谁想偷捕海龟,绝不客气!”

三沙风光。本报记者张杰摄
三沙不少岛礁四周礁盘交错,每年都有南海海龟前来产卵。不少海龟把卵产在了地势低洼的沙滩上,海龟蛋容易被海水淹掉,而即使孵化出的小海龟直接回归大海,也容易被鱼吃掉。为此,三沙市在晋卿岛上建设了三沙市永乐群岛管理委员会海龟繁殖保护站,还在甘泉岛上建立海龟等海洋生物保护站,开展人工孵化和增殖放流活动,保护海洋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今年初,三沙市永乐工委将刚孵化出来的70多只小绿海龟带回进行人工救护,带回海龟繁殖保护站“安家”,等时机成熟,再把它们放归大海。
三沙市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成了美丽三沙建设的智库。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曾多次表示,保护珊瑚和珊瑚礁是建设美丽三沙、保护三沙海洋和岛礁生态环境的根本所在,要探索司法保护的路子,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好珊瑚和珊瑚礁。
经过一项项生态修复工程,目前三沙各岛礁附近海域海水全年透明度始终保持高于20米,超过巴厘岛、马尔代夫等世界著名海岛旅游胜地,海底珊瑚焕发勃勃生机。
一边是动手保护,一边是出手打击。三沙举行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捕捞和海洋污染,打击整治三沙辖区海域内各种非法捕捞、销售行为,打击非法采挖、捕捞、交易砗磲、珊瑚、绿海龟、玳瑁等珍稀物种的行为,打击违法倾倒垃圾、排污等行为,用硬拳头整治海洋环境卫生,治理海洋污染。
“借鉴海洋牧场的概念,以生态效益为第一位打造‘热带珊瑚礁生态牧场’。”成功完成了1万株的珊瑚栽培工作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沙海洋科学综合实验站站长兼西沙站副站长陈偿就建议增殖放流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物种群。
珊瑚保护非一朝一夕之事,三沙正协调企业、基层渔民、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做好珊瑚和珊瑚礁的养殖、恢复生长和生态修复,让更多人成为珊瑚养护者。
建设|净化污水“消化”垃圾
三沙设市后动工的第一个项目和出台的第一份文件,都与生态保护相关,并花了两个月时间出台了生态环保的6大方面、12大举措,力求建设与生态环保同步。
开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三沙设市次月就启动的污水处理和西沙群岛垃圾收集转运工程。随着三沙市环卫管理进入常态化,发展过程中,三沙把可持续的自然生态之美,带进了现实。
“第一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三沙永兴岛环卫工用经过污水处理过的中水来浇灌花花草草。曾经不知向何处丢弃生活垃圾的永兴岛渔民渐渐发现,昔日时常有垃圾死角的小岛上,悄然布设了许多崭新的垃圾收集点,小小岛礁变得更加整洁、宜居。
“总长9241米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1800吨。”三沙污水处理厂有关负责人潘高介绍,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岛上的绿化浇灌和建筑施工,缓解了永兴岛淡水资源匮乏的难题。
现在整个永兴岛上的垃圾都能被西沙群岛垃圾收集转运站“消化”掉,这个日处理能力有20吨的垃圾处理站俨然成为三沙人的“大型机器人朋友”。垃圾经分类后,可回收垃圾就被打包压缩,运回海南本岛,不可回收的将被焚烧、填埋。对于餐厨垃圾,工作人员则将收集来的树枝、树叶绞碎,与餐厨垃圾合在一起发酵,待发酵成熟后,就成了绿化植被的上等肥料。
垃圾和污水也能“自产自销”,渔民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今天已实现。肖杰表示,“第一项目”的投入使用,是三沙坚持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体现,也是三沙今后发展岛礁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与保障。
享受|
生态园处处显生机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蓝海和岛礁也要绿色发展理念。
美丽三沙,要景美,生活也要美。结合永兴岛高温、少土等农业种植条件,三沙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增加蔬菜种植品种,更加注重大棚外围的种植情况,将景观绿化和果蔬种植相结合,打造永兴生态园,尽显生机。
在三沙市自选蔬菜商场的生禽果蔬基地专柜货架上,摆放着鲜绿水灵的永兴生菜、鲜脆欲滴的永兴上海青、脆紫壮硕的永兴茄子、油绿发光的永兴朝天椒等,等待顾客选购。
民以食为天,过去,岛上的蔬菜只能通过交通补给船从海南岛运上来,遇到台风天补给船无法到达时,蔬菜就成为了永兴岛最为珍贵的食物。而如今,永兴自选超市能售卖岛上自产自销的蔬菜,保障岛上蔬菜供应需求。
这些变化,得益于三沙市与驻岛单位合作搭建的近一万平方米的4个高性能温室蔬菜大棚。走进一看,蔬菜大棚外路边种植的青木瓜,青翠欲滴,棚内一垄垄黄瓜、苋菜、萝卜菜长势喜人。
不同于永兴岛上规模化的生产,赵述岛上渔民自发在家门口开辟了“开心农场”,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渔民李遴赛就用渔网围成一个50多平方米的小菜园,其中不仅有常见的辣椒、萝卜、香瓜,菜地边还有一棵一人多高的木瓜树,挂满累累果实。
永兴岛渔民黄良山甚至还养起了海岛蜜蜂,如今他养殖的蜜蜂已经达到20余箱,上百万只蜜蜂成天在花团锦簇的永兴岛上忙碌;在赵述岛上,新种植的千余棵椰子树长势喜人,樱桃树、诺尼果树连成一片片耀眼的绿色……
接下来,三沙要把一些在海南岛本岛内流行的大棚降温系统、无土栽培技术都搬上永兴岛,提高种菜效率,保障蔬菜供应。
(本报永兴岛7月23日电)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