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队伍 压实责任精准帮扶(强化脱贫攻坚责任)
澄迈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队伍,压实责任精准帮扶
整合力量“啃”脱贫“硬骨头”

点击查看大图
海南日报记者 陈卓斌 通讯员 王澄伟 黄勇
7月31日下午,在澄迈县金江镇高山朗村生猪养殖基地,贫困户徐代喂完最后一头小猪,便靠着墙算起账来:“我和妻子在这打工,每个月共能挣上4000元。儿女也已就业,今年脱贫不成问题。”
徐代一家是高山朗村仅存的两户贫困户之一。前些年,全家的开支都仰仗他奔走多地割胶、搬货,但收入难以满足孩子们上大学的开销,再加上自身患病,贫困便成了徐代一家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每一块钱都得算计着怎么花,衣服更是几年都没买过一件。”徐代称,多亏了“好心人”,给自己和妻子在6月份找着了这份工作,家里拮据的境况才有所改善。
徐代口中的“好心人”来自澄迈今年6月成立的金江镇脱贫攻坚大队高山朗中队。队员们刚一到来,就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比如,贫困户徐鸣财的房子达不到危房改造标准,又着急想盖新房,中队长何廉峻给他讲政策,同时帮助他多方筹集资金动工建房;高山朗村脱贫亟需产业支撑,队员冯华辉就通过所在单位加强帮扶,为村里引来了两拨项目考察团,共同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
高山朗村党支部书记徐文晖对此感受颇深,“驻村干部每个月至少有20天吃住在村,心里想的都是村民的脱贫策。”他表示,这批干部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党支部的人手紧缺问题,在责任压实、政策落实、资源引进方面也给村子带来了极大帮助。
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阶段,贫困地区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住“谁来扶”这一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两年,澄迈先谋后动,不断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队伍,要求一户制订一个以上帮扶计划,一户确定至少一个增收项目,形成“村有帮扶单位,户有帮扶人”的结对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共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178支,选派两批共63名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加强队伍建设,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把好脉、开好方。
此外,澄迈还成立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将镇村挂点领导、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6支队伍全部编入战斗队伍。如今,全县共建立19支脱贫攻坚大队,167支脱贫攻坚中队和268支脱贫攻坚小队,共计2590人,进一步加强了脱贫攻坚力量整合,压实工作责任。
据了解,下一步,澄迈将继续加强脱贫攻坚队伍建设,组织驻村干部结合乡村旅游、特色高效农业以及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对贫困村的产业选择进行深入论证、指导;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企业开拓就业岗位,为贫困户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海南日报金江8月2日电)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