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各定点医疗机构落实“一站式”结算服务 因病致贫户看病不再难
澄迈多措并举推进健康扶贫
守护健康,让脱贫步伐更有力

八月二十八日,两名妇女在澄迈好保村卫生室接受中医理疗服务。本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王家专 摄

本报记者 李佳飞 通讯员 王家专
“没想到手术住院7天只花600多元!”日前,澄迈县瑞溪镇山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启文(化名)因急性腹痛被送到澄迈县人民医院治疗,在结算办理出院手续时,其家人吃了一惊。
原来,为落实健康扶贫惠民政策,澄迈县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并执行贫困户自付医疗费用不超过10%的政府兜底政策,为贫困患者大大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为筑牢全民健康防线,助力脱贫攻坚,澄迈县还加大了因病致贫贫困人口的筛查和四类慢性病贫困患者的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已对142户536名因病致贫户建立救治服务台账,完成1699名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家庭医生团队,长期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随访、健康体检等服务。
政府兜底 “一站式”结算
王启文今年69岁,患有阑尾炎和急性腹膜炎,同时,伴有肝右叶囊肿。入院检查后,随即被送往手术室进行了阑尾切除等手术。住院期间,医生给予禁食、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办理入院时没有交任何费用,只是被告知补交户口簿、身份证、合作医疗证等证件,出院的时候一次性办理,很是方便!”王启文的家属说。
该患者“一站式结算”告知单显示,总医疗费用是6914.76元,其中,新农合报销4840.98元,民政医疗救助847.17元,政府兜底保障535.13元,最终,患者个人实际支付691.48元。
“澄迈县为贫困人口购买了大病保险和大病商业补充保险,贫困患者住院免收押金。我们医院还提供‘一站式’结算服务,最大限度地为贫困患者减轻负担。”澄迈县人民医院医保科副主任梁小凤介绍,今年1月至7月,澄迈县人民医院累计救治贫困患者1314人次,涉及医疗费用804万元,其中,政府兜底(各类补偿)766.1万元,患者个人支付37.9万元。
由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往往不高,为方便患者就医,澄迈县人民医院还专门安排了医务人员提供服务保障,细心及时地解答患者疑问,帮助其办理相关就诊手续。
上门随访 “保姆式”服务
不仅入院就诊越来越方便,家住农村的慢性病贫困患者也受到更多关注。
家住澄迈县中兴镇好保村的70岁老汉王政(化名)患有严重高血压,发病风险较大,但其儿子王德华(化名)患有精神疾病,无力照顾老父亲。为此,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王德武隔三岔五就去老汉家里随访,为他免费体检,提供保健和治疗的建议。
“前两天,老汉的儿子又没有按规定及时领取治疗药物,我就督促他去办这件事。”王德武说,他驻村行医30多年了,对附近村民的情况就像对自己家人一样清楚。本来,按照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定,乡村医生对服务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一年要做4次随访,但有一些特殊的家庭总让他放心不下,所以增加随访次数,主动提供服务,早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走村串巷送药送诊,这在澄迈不是个例。
澄迈县中兴镇卫生院院长陈立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以中兴镇为例,这里地处山区,村民居住分散,乡村医生随访工作量大,所以卫生院的医生包括他本人也都全部加入服务队伍。全镇按区域划分责任人,重点关注贫困人口,为因病致贫的家庭送诊送药,做好日常随访、保健医疗等服务,防止脱贫家庭再返贫。
加大培训 落实惠民政策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澄迈县还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投入力度。部分卫生室还配备了中医疗诊设备,为贫困患者提供中医服务。
“对于惠民政策,很多地方制定的标准都差不多,但落实情况不同。我们力求将每一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让贫困患者真正受益。”澄迈县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为推进健康扶贫工作,今年3月、4月、6月,澄迈县卫健委先后组织开展了4期健康扶贫政策培训班,同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目前,澄迈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医疗机构或经转诊后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住院不交押金,医疗费用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保障“一站式”结算。
与此同时,澄迈县开展了对因病致贫农村人口的摸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已为142户536名因病致贫户建立救治服务台账,为1699名四类慢性病患者提供随访,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加至25种。(海南日报金江8月29日电)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