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两会|政协委员郭玉光:建设“城市书房” 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圈”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31日消息(记者 程小丹)近年来,昌江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窗口,竭力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文化服务,肩负着引导阅读和推广阅读的责任。昌江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郭玉光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市书房”建设,打造昌江家门口的“文化圈”。
据了解,昌江图书馆从1978年独立创办至今,已走过了46年的风雨历程,在这46年中,昌江图书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现在拥有一座独立馆舍,高6层、总面积2100平方米,文献资源也从7000余册,发展到现在纸质图书总藏量为171315册;镜像电子图书338785种(35.7TB)、镜像期刊1250种(0.6TB)。年订阅报纸83种、期刊261种,报刊年入藏量600册,新书入藏量约5000余种(册)。
虽然图书馆拥有一定的图书文献资源和设施,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仍然无法满足相当一部分市民的阅读需求。
为此,郭玉光建议,利用现有建筑进行改建,选择人口密集的区域,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如县城石碌中心或繁华商业区附近。让市民在逛街购物的同时,也可以走进城市书房一窥究竟。这样既可以方便更多的市民前往书房,也提高书房的利用率和影响力,让“城市书房”成为广大市民的一处“心灵驿站”。
“通过提供免费的阅读服务来增加场地的人流量,提升场地所有方的人气,进一步提升相关效益。这对于广大市民和读者来讲,可以减少他们前往图书馆的时间和成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对于图书馆来讲,既可以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又能提升广大市民和读者的参与度,降低运营经费等,最终达到三方共赢。”郭玉光表示,“城市书房”的出现,不仅搭建了知识共享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还使得城市的阅读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公众可以享受更便捷更丰富的公共阅读服务,有效提升城市文化维度。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