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呵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擦亮湿地“生态名片”(昌江水生态保护提升工程)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昌江在护生态、降双碳上拼出新精彩。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县域内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擦亮湿地“生态名片”。

被誉为“海南西部鸟类的天堂”的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是省内罕见的保护较好的滨海内陆淡水沼泽湿地,为各类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昌江高度重视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以湿地资源完整性保护为根本出发点,全面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湿地公园监测与巡护,并持续加大监管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的巡护力度。
据介绍,湿地公园修复与保护综合考虑水、林、 田、草、沙等生态要素,坚持生态系统全面保护理念,注重生态治水、小微湿地的打造和湿地保护修复有机结合,通过生态补水、沼泽湿地原生性与完整性保护,重塑自然生态岸线,有效地保护和提升了湿地生态功能。

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薛美丽:始终将湿地保护与恢复放在首要位置,以湿地资源完整性保护为根本出发点,重点开展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水资源保护、湿地生境修复等工程,并成功入选海南省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保护名录。
通过多年湿地保护措施的实施,目前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根据海尾湿地公园生态监测调查数据,湿地公园鸟类种类由2017年首次本底调查时记录到的83种增长到目前的207种,创历年新高。从原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增长到现有国家一级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8种,明星物种有“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创海南新高的13只彩鹮、在海南117年未曾记录的棉凫、海南数量最稳定的紫水鸡、栗树鸭繁殖种群以及草鹭越冬种群等。
海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薛美丽: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地,(海尾湿地公园)已成为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 迁徙、越冬的场所,特别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逐渐回归,生物多样性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海南湿地,不止诗情画意
点击查看更多视频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精灵的天堂。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
海南是全国湿地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据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湿地总面积达到181.77万亩。精灵舞动、锦鳞游泳、红树碧波荡漾……海南湿地,不止诗情画意,邀您一起探寻海南湿地之美。
监制:岳钦 李灏
策划:许海若
编辑:周玉敏
剪辑:彭枭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