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党建引领架“侨”梁 绘好共富“同心圆”

白沙 0 2462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梁振文 通讯员 梁如金

  近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统战坚持党建引领,主动凝聚侨心侨力,积极做好归侨侨眷的经济发展、民生事业等新时代侨务工作,落实好亲侨惠侨各项政策,推动形成归侨侨眷心向党、同筑梦的生动局面,架好“侨”梁,绘好共富“同心圆”,助推白沙开拓“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新路径新局面,为融入和服务海南全面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高质量发展,凝聚侨智,贡献侨力。

  实现住有所居——助推垦地融合高质量发展

  “过去全家11口挤在80多平方米的棚户房里,餐桌和床共用,卧室和厨房连体,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看着已经基本竣工,正在搞内部装修、准备入住的二层逾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新家,七坊镇龙江居38队村民梁裕飞介绍起了多年前住房问题的辛酸。梁裕飞的父辈是越南归侨,属农场职工。历史遗留问题,致使农房报建的手续一直批复不下来。直到三年前,白沙县委统战部调研中发现了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并协同有关部门合力解决,新居总算筑起。

  同样,与梁裕飞一个连队的陈国立,其父辈也是越南归侨。曾经,陈国立全家6口人也过着“蜗居”50多平方米农场职工房的日子。他曾多次提交农房报建手续,终因垦地关系审批断层这一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这事一直拖延着。

  “三年前,我们这一片弄成了宅基地,规划设计好,给我们建房子。今年我家的新房也建好了,可以安心搞生产了。”连日来的雨水,让陈国立暂歇割胶了好一阵子,这几天,他正在赶忙“补习”刀工,待雨季过去,割胶增收;一边练习割胶,一边嘴里念叨着:“住房问题解决了,心就宽了,政府还给我们修路、安装路灯,日子更有奔头了。”

  在白沙县委统战部的积极推动下,有关部门有力作为,形成工作合力,七坊镇龙江居38队、打安镇卫星居17队、金波乡金波居2队等归侨侨眷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修缮了篮球场、配套健身器材、文化室等文体设施,完善了入户路、路灯、污水收集处理等生活设施,美化亮化了连队人居环境。同时,与梁裕飞、陈国立一样,七坊镇龙江居38队20多户无房户13亩建房用地完成办证落地,归侨侨眷同步搭上了乡村振兴快车。

  做到人有所业——拓宽归侨侨眷增收多渠道

  有所居,更要有所业。在打安镇卫星居17队,生活着和邱金妹、陈阿娇一样的归侨侨眷300余人。他们大多属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从越南居家回归的归难侨,主要依靠橡胶产业和外出务工维持家计。现在,归难侨父辈多数退休,侨眷以外出务工为主。

  奔忙了一辈子,总有一颗闲不住的心。今年62岁的邱金妹退休以后,闲来无事,希望能找点事情干。她介绍说:“儿子孙子都长大了,我们两公婆过不了闲散的生活,就跟政府要工干。没想到,没过多久就给我们找来着这份工。”

  邱金妹口里的工作,就是在家门口编扫帚,由企业将材料送到家门口,自己出劳力,赚个工费。夫妻俩利用闲暇时间,十几天就编好了200余把扫帚。邱金妹说:“按照3块钱一把计算,可以挣个菜钱。虽然挣不了什么钱,但年纪大了,也干了其他工,劳动人又闲不下来,在家门口干点手工活,也可以打发时间。”

  古稀之年的陈阿娇,同样是农场退休职工。与邱金妹一样,两人是邻居,闲不住的陈阿娇也要讨一份工干,利用一日三餐的间歇编扫帚。起初,家里人并不同意老人再劳累,但陈阿娇坚持要跟老姐妹一起编扫帚,闲来有说有笑,也算一种退休后的生活乐趣,她说:“慢慢做,一天也能挣几十块钱,并没有什么不好。”

  据了解,白沙县委统战部与有关部门、属地乡镇、企事业单位积极协作,每年开展割胶技术、开展种养技术、实用技术等培训2场次以上,已培训1260人次,实现外出务工248人次。今年6月,又对打安镇卫星居17队居民针对性培训环卫扫把制作,目前已有7户14人居家就业增收。同时,落实归侨退休职工生活补贴政策,已为12名退休职工办理生活补贴;今年元旦、春节期间,还走访慰问侨民中的孤寡老人、下岗职工、生活困难归侨侨眷45户。

  共享学有所教——以侨助侨托起教育新希望

  共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础。近年来,白沙县委统战部积极落实“三桥生”(指归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政策,切实打通为侨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侨生同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为12名归侨侨眷确认“三侨生”身份,关注归侨子女高考录取情况,为“三侨生”助学圆梦添砖加瓦。

  在白沙县委统战部的协调策划下,加强团结联谊、汇聚侨智侨资的“以侨助侨”机制建立健全。今年来,归侨企业、涉侨致富能人及社会爱心人士等纷纷捐资助学,累计资助归侨子女高考录取优秀生、困难生16名,暖情关爱,侨心相连,在“以侨助侨”机制带动下,逐渐成为归侨侨眷共识。在“以侨助侨”机制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白沙富侨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誉富就是其中代表。

  刘誉富的父辈也是越南归侨。多年来,在多方帮助下,刘誉富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资助了10名侨生圆大学梦,并继续把爱心传递下去。不止于此,刘誉富还策划成立龙江农场雅谷红“侨胞之家”,为侨胞沟通交流、学习技能、文体活动等搭建平台,当好侨界群众的“知心人”和“娘家人”,努力打造成了解侨情、倾听侨声、服务归侨侨眷的“桥头堡”。

  “我将尽微薄之力,帮助侨生,帮助侨民,带动归侨侨眷搭上乡村振兴快车、赶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步伐。”谈及这些年来的创业历程,刘誉富有感而发,他说,这一切,离不开白沙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定会继续辛勤耕耘,不负韶华。

  “侨务工作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沙侨务办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党建引领,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凝心汇智,着力服务白沙高质量发展,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彰显侨界作为,不断推动新时代侨务工作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

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